我司与河南有色三队开展高新物探试验研究
近期,我司在镇平县楸树湾铜钼矿区与河南有色第三地质大队联合就激电工作的测量方法及激电异常源判别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此次联合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如何运用普通激电测量手段解决探测五百至一千米深度的技术瓶颈,如何消除激电测量所产生的电磁耦合和低阻屏蔽现象,以及如何利用多个频谱激电参数综合判别激电异常源的性质。通过野外试验及数据采集,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普通激电测量,四五百米就是界限,很难穿越,而且还会面临电磁耦合、低阻屏蔽、感应耦合等干扰因素,使激电测量无法采集到有用的数据,这正是激电测量最大的困扰。本次试验运用继善高科研发的新仪器大深度激电仪,加上何继善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应用地球物理勘查研究所提出的先进理念,结合三队现有的物探技术,成功的采集到多组有效的激电数据。通过在秋树湾矿区进行的试验,使有效勘探深度从以前的300米左右延伸至将近700米,而对比以前的物探工作,幅频率由原来的仅1.5%的弱异常,增强到5.6%,幅频率增大近四倍,从而有效地防止漏矿现象的产生。
物探野外测量每当发现异常时,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辨别这个异常是矿致异常还是干扰异常,这是个长期困扰物探及地质技术人员的问题。第三地质大队物探技术人员利用全局仅有的一套五频波多频激电仪,运用何继善教授所提出的五频波频谱相位激电的理论,从2010年开始便采集各种岩矿石标本,达两千余块,利用工区间歇时间完成岩石标本的测量工作,从采集标本到测量数据再到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前后用时达三年之久,成功完成频率谱的采集及编制,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分矿与非矿的物探新技术手段,利用频率谱的成果,通过对已知和未知的对比,运用到本次野外测量试验中。 本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几种仪器的数据解释结果和已施工的钻孔数据基本一致。
本次试验使我司及第三地质大队物探院技术人员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的物探工作新的思维、新的手段对培养锻炼物探技术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及对更好地为国家提供更好更优的找矿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